融媒体系统 办公系统
首页  >  人物  >  教授访谈  >  正文
【教授访谈】熊鹏:博学笃志 诲而不倦
作者 : 刘佳树
来源 : 新闻网
发布时间 : 2023-06-08
阅读次数 :

  陶行知有言:“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谆谆教导,诲人不倦,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对待科研,他慎终如初,满腔热忱;对待导师,他铭记师恩,学而不厌;对待学生,他和蔼可亲,言传身教。从选题目标的确立,到科研态度的培养与人生方向的领航,熊鹏教授以往鉴来将经验传递给下一代学生。

  问:我们了解到您主要从事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是什么契机使您接触到这方面的研究的呢?

  答:实际上生物工程所涵盖的范围很广泛,严格意义上说我只是涉及到其中的某些领域,也有一些领域在生物工程之外。我本科学习的是化学工程,在去美国读博士的期间学习生物化学,博士后开始涉及蛋白质功能相关的课题,回国后做了很多关于生物发酵工程的生产和研究,接触到这方面的研究对我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这些学习和工作经历与背景让我能够把不同的学科和知识相融合,从而使我的研究领域更广泛,也有可能从事一些跨学科的研究。

  问:据我们了解,您曾研究过低成本纤维素乙醇的技术集成和工艺优化及产业化应用,您能简单谈谈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吗?

  答:纤维素乙醇主要是利用植物纤维来生产乙醇,涉及到对农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通过技术手段把废弃秸秆表面的物质分解,使纤维暴露出来,再通过纤维素酶把它变成糖,发酵成乙醇。乙醇本质上是一种石油化工产品,也是一种新能源,现在使用的汽油大约含有10%的乙醇。这项研究的意义更多是在于农林废弃物转化为石油化工产品,变废为宝。石化产品本身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形成可替代的生产方式是人类迟早要面临的选择。石化产品越来越少,价格会不断提高,我们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生产成本越来越低,这样就会不断有可以替代石油来源的产品问世,真正实现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循环经济。

  问:您在西北大学从事过有关蛋白质动力学方面研究,在这段经历中,您有了哪些收获?

  答:在西北大学研究期间的收获来自我的导师。他对科研价值的选择有独到见解,把有限的时间尽力花费在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上,快速解决问题的关键,花更少的时间,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使我在科研方向与价值选择方面受益匪浅。

  问:您在《Science》《JACS》等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您认为写好一篇论文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我认为写好论文的核心并不在于论文本身,论文只是向外界交流与呈现成果的手段,更多是在于怎样做科研。写好论文关键的一点是选择要做什么与它最后呈现出来科研结果的价值。你选择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最后做出来会是有意义的内容,自然会有好的文章。当然也要学习借鉴他人的思路,进行大量文献阅读,在这个过程中与作者研究进行碰撞产生的灵感火花,有可能形成一些创新性和有价值的想法。

  问:您在进行有关科学研究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您是如何看待这些挑战的?

  答:在很多情况下,我不害怕挑战,反而乐于接受挑战。我经常对学生说,如果事情是一帆风顺做出来的,并不能从中学到很多本质的东西。在做的过程中遇到波折与挑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分析与研究。在这个钻研的过程,所学到的知识,会远大于顺境的时候。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把这个问题琢磨透,一旦问题解决,就会成为这个小领域的专家。学会享受应对挑战的过程,在挑战中学习更多,成长更快,体会自我满足的乐趣。

  问:在您求学和实践的过程中有没有使您印象深刻的老师或同学?他对您以后的研究道路有什么影响?

  答:在我读博期间,导师是一个很严谨的人,对任何一个观点的分析都要多方求证,在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况下,不会轻易下某种结论。这种严谨的态度,使我更加理性的对待科研,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在思考问题时思路更加灵活,考虑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问:您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结合您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对学生有什么建议?

答:你要决定好自己要做什么,课题的选择决定你的起点,为之付出的努力决定你能走多远。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为了完成当前的学业任务,把握好当下;另一条是找到你长久的目标与深耕的领域。如果只是为完成任务与考核学习,去做研究,那很多年后知识依旧是零散的,注定是走不远的。长远的目标也离不开眼下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既要敢想又要敢于动身付诸实践,找到要长期奋斗的领域,投入时间与经历,可能短时间内没有成果,但在不断钻研的过程中,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自我提升。

  [教授简介]:熊鹏,男,湖北武汉人,4166am金沙信心之选生命与医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工厂模型建立及应用研究,低成本纤维素乙醇的技术集成和工艺优化及产业化应用研究,规模化固态发酵装备以及工艺研究以及大健康相关的益生菌、微生物功能性代谢产物、中药或者植物提取物等形成的功能性配方的研究和具体应用。在《Science》《JACS》 等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共获批发明专利近 20 篇。获得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国家级人才工程特聘专家称号;多部委组织的“春晖杯”第四届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和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在利用中药废渣进行发酵制备低成本纤维素酶等领域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获得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 2019 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编辑:刘佳树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4166am金沙信心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