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服务    高教视点    他山之石    正文
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实践研究
作者:陈星 来源:中国高校科技 发布时间:2022-06-16 阅读次数:

英国高校历来重视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近些年,伴随着高校学费的提高,英国民众对教育和学生就业有了更高期待。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自2010年开展学生主导—雇主关注的课外活动,该活动侧重学生在项目中的主导地位,强化了大学与雇主之间的联系,具有低成本、低风险等特点。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活动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活动参与度上有明显成效。通过分析学生主导—雇主关注的课外活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可以从中获得启示。

一、活动背景

英国经济在工业化时代初期经历较大波动,民众对教育给予较高的期望,将学生就业视为最直观的衡量标准。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政府、高校和民众的高度关注。从学生角度而言,在就业过程中能力的提升最为重要。学生就业能力是由一系列成就构成,包括技能、理解力和个人态度。这些因素让毕业生更容易获得工作,并在个人岗位上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多项研究显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与就业能力增长呈正相关。参与较多课外活动的毕业生,在沟通能力、领导力、创造性和自我提升能力等方面,明显占有优势。为进一步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和高校,合作开发了“认识课外成就:一个优化战略与实践工具包”的活动,对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来鼓励学生参与到志愿者服务、社区计划、学生社团、职业服务等项目中去,让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拓展自己的能力。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帝国理工学院学生主导-雇主关注的课外活动应运而生。

二、愿景规划

在帝国理工学院,学生主导-雇主关注课外活动将大学学术成员、雇主、其他专业人员和学生联系起来,共同致力于活动的运行。“学生主导”,体现了学生对活动负责的主旨,鼓励学生共同努力,以保证活动成功。“雇主关注”,体现了雇主参与到项目可行性论证、申报、运行等不同环节,给予专业建议和资金支持,雇主在项目中具有一定的发言权。

课外活动的子项目,围绕帝国理工学院核心专业进行设置,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领域。学生与其他成员们将时间、精力和其他资源共同投入于一个项目上,在丰富学生自身经验,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和团队合作,对于提高大学自身知名度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该课外活动,有望达成以下目标:其一,让学生成为大学未来建设者和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帝国理工学院认为,大学有责任鼓励那些渴望转变的学生们,也有责任鼓励那些看似不积极的学生变得更具责任心。其二,搭建学生与雇主之间的平台。帝国理工学院的理念是:如果可以在课程设计和运行上,学院和雇主真正实现合作,那么毕业生就具备更多雇主所需要的技能。学校希望通过雇主的加入,引起学生对未来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重视。其三,提升就业前景。作为一所多年来毕业生口碑都十分不错的院校,帝国理工学院通过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探索学科知识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弥补自身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结构上的短板,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的信心。

三、实践方略

学生主导-雇主关注的课外活动自开展之初,就获得了来自大学内部、雇主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项目运行流程、人员分工、资金支持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运行机制。

(一)规范的运行流程

2011年,帝国理工学院成立学生主导活动审查委员会(Student Led Activities Review Board,简称SLARB),主要负责审核风险投资的提案。所有提案都交由同一个隶属于学生会的组织。如果是一份全新的提案,首先要获得俱乐部、社团或项目组的认可,再经由学生会进行初步审核。一份优秀提案的标准包括如下几点:第一创新性,这是一项提案是否能够通过审核的最关键部分;第二明确的目标,需要能够充分体现出活动的本质;第三呈现出一项完整且独立的活动,它可以是申请团队本年度众多活动之一,也可以是当年唯一的活动;第四提案要写清策划和运行时间、活动设备和必要的外部支持等。

一旦申请团队提案通过审核,将会被要求成立项目组。帝国理工学院会要求项目组,提供领导者在该学院的经历和相关的经验,以及明确的参与者名单。同时,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人员培训、应急计划、时间管理、风险控制、技术支持和伦理等,帝国理工学院都有相关规定。

在帝国理工学院,学生主导-雇主关注的课外活动运行多年。较为成熟的项目有:发电项目(该项目在卢旺达获得过荣誉),雨水收集项目,针对女生的机器人比赛项目,萨尔瓦多项目(学生连续十年参与地震和洪水的防御),针对在校女性的就业指导和学业培训等。在项目开展的同时,每个项目都建有专门的网站,对活动内容进行展示。

(二)明确的参与人员

学生主导-雇主关注的课外活动,校内参与人员主要是导师和学生。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正式导师,导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帮助者”,他们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外活动中去,将自主权和决定权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从活动中受益。导师对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和计划均很熟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给予专业建议。导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监督,但并非对学生进行管理,对于一些琐碎的事情(如申请活动场地等),导师并不参与,均由学生自主进行。

学生主导-雇主关注的课外活动的参与学生,来自于不同专业。基于学生对课外活动不同的态度,可以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学生,在撰写提案时就已经做好随时开始行动的准备。第二类学生,对策划和参与活动有想法,但需要鼓励和外界的推动,才能开始行动。第三类学生,更多的是活动参与者,需要在团队主要成员的帮助下才能参与活动。第四类学生,往往更关注自己的学位与课程,不愿将时间投入到课外活动中。在上述四类学生中,第一类学生往往因为强烈的动机而有可能成为一个项目的主导者,第二类和第三类学生在项目中更多的是扮演参与者和实施者的角色。

此外,雇主和校友以校外参与者身份参与项目运行,提供资金、运行策略、政策法规等相关指导。

(三)充足的资金支持

帝国理工学院学生主导-雇主关注的课外活动,往往可以吸引到大量资金,比如发电项目获得了十万美元的资助。为确保项目有序开展,所有的资金会统一放置于金融系统和保险体系内,并开展风险评估。在项目实际运行中,一些适用于小成本预算的活动设计,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项目,也无法应对来自于工业运作的复杂供应链。针对于此,大学内部的律师对于来自物理上、经济上和声誉上的风险,对学生进行相关提醒。

四、实践成效

学生主导-雇主关注的课外活动,与大学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强化了大学与雇主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受益匪浅。

首先,参与其中的学生饱含强烈热情和责任感。为了确保项目成功运行,项目组成员以积极姿态进行交流与合作,学生们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有信心并致力于将知识传播到更广阔范围。其次,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项目小组定期召开研讨会,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并尝试建立问题解决流程。再次,学生实践经历更加丰富。通过活动,学生们获得丰富的奖励和就业技能的证明,也因此有机会获得大学就业奖励计划的分数,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最后,促进了校友的参与和彼此间的联络。该课外活动让更多的校友参与其中,发挥了年轻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影响力。学生能够进一步与雇主进行联系,也有毕业生因此在就业面试中更加具有优势。

帝国理工学院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对学生主导-雇主关注的课外活动,从活动内容、参与对象、运行机制等不断完善。到2019年,学生主导-雇主关注的课外活动已经进入成熟运行阶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学生主导的活动覆盖面扩大。截至2019年,活动类型已经覆盖了文化、传媒、社会等十余个领域,其中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活动仍占比最大。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一些新的项目,如“石油工程师”“计算机生物学”等应运而生。

二是资金运行更为规范。十年间,课外活动的子项目可获得的资金逐渐增多,每个项目除可以申请校内2000英镑的支持资金,还有机会得到企业或雇主的更多投资。为了规范资金使用和运行,学校推出了帝国风险辅导(Imperial Venture Mentoring Service),邀请有丰富经验的导师,无偿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指导学生完善产品和服务,合理使用资金,将有条件的项目转化成初创企业。

三是提供的培训日益多元化。在十年间发展过程中,帝国理工学院不再局限于对学生求职能力提升的关注,而是形成职前和职后一体化的能力提升机制。如通过定期的雇主主导的技能研讨会,为学生提供技能的培训;或通过学生主导的分享活动,由主讲人与学生就如何应对职业生涯中的挑战,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等内容进行分享。

四是活动管理更为专业。最初的活动申请运行都隶属于学生会下设的组织,如今已经发展成由校方专职人员(学生体验协调员)对课外活动进行协调。一方面,他们与活动的学生负责人保持密切联系,为其提供课外讲座、部门会谈、校友演讲等活动支持;另一方面提供活动的后勤规划和支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流程。

五、启示与反思

近些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上升。在激烈的就业形势面前,我国高校如何发挥课外活动对个人成长和未来就业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将就业能力提升与校内各项活动和课程紧密结合,或可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学生主导-雇主关注的课外活动中获得借鉴。

(一)拓展课外活动范围

帝国理工学院学生主导-雇主关注的课外活动,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指向,即通过该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我国高校的课外活动涵盖内容广,能够直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课外活动范围仍可不断拓展,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帝国理工学院将所有子项目置于STEM范畴之内,着重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内部进行项目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院的专业优势。我国高校要结合国家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需求,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分析历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

第二,发挥现有课外活动的综合育人功能。课外活动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具有人力资本积累功能和人才筛选的功能。不同类型课外活动从多方面丰富了学生个人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可在现有课外活动运行过程中,更为注重对学生管理能力、组织合作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以此间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三,细化课外活动的类型。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开展了多种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大赛、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针对女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启航计划等。高校可以以此为契机,将知识学习型、技能提升型与创业项目孵化等不同类型的项目融入课外活动中,并对高校现有的学术科技类、社会实践类活动团队加以改造,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课外活动选择。

(二)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

帝国理工学院学生主导—雇主关注的课外活动在未实施前,已经对活动理念、运行流程、导师资质、资金管理、风险评估等方面反复进行调查和研究。鉴于此,我国高校在开展与就业能力提升相关的课外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运行机制。

首先,明晰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信息。高校需要熟悉国家政策法规及行业规定,对高校所在地就业政策和企业人才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例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导向的政策陆续出台,这对高校课外活动的内容设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次,做好课外活动实施阶段的管理工作。从帝国理工学院的案例来看,项目运行初期往往比较顺利,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一些具体问题和困难就逐渐显现。为确保项目可持续运行,帝国理工学院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协助项目成员解决问题并做好保障工作。目前我国高校各类创业创新训练计划,前期一般涵盖了项目申报、网络评选、现场陈述与答辩、项目落地获得启动资金等环节。一旦立项成功,后期发展存在管理和保障缺失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统筹高校就业部门与团委、学生工作部(处)等职能部门的职责,合理分工,协同推动课外活动开展。同时,简化项目申请审批流程,最大化为学生提供便利,保留其参与项目的热情。

再次,做好相关培训和指导工作。高校可以尝试建立职业指导师联系班级制度,面向全体学生讲解就业形势政策、求职方法,加强就业观念引导。针对有意愿参与就创业项目的学生,高校应提供导师资源,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定期邀请企业管理者、优质项目的学生负责人等,为在校学生开设相关讲座和经验交流会,让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提升自身对课外活动的认知。

(三)提高学生自主性

在帝国理工学院,学生主导-雇主关注的课外活动最重要特点之一是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有权选择参与哪些项目,在项目申报、资金申请、项目运行等阶段也由学生作为主要负责人,制定计划、寻求问题解决策略。学生参与理论(Student engagement theory)认为,学生将时间和精力贡献到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校方机构出台政策,以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帝国理工学院的课外活动正是如此:学生与校方的组织成员是合作关系,他们各自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共同构成联合创造者、联合调查者、变革推动者和评估者等身份,两者共同制定计划,对学术和非学术活动进行实施。

在我国高校的课外活动中,校方多为主导者,学生多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其对活动内容的选择空间并不大。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获得和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学生具有进行长期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高校应遵循学习的规律,既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也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活动设置,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主动性。

一是进行就业知识普及。知识的普及要覆盖全体学生,如可以按年级对全校学生进行普适性的知识讲授:对低年级学生,侧重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对高年级学生,侧重对其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的培训,并增加与就业相关的实践环节。通过对就业知识的普及,引起更多学生对自身能力提升的重视。

二是搭建多样化的活动平台。给予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活动的自由,满足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参与非学术性活动提升就业能力的需求。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创业园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等参观实习,以拓宽视野。从长远发展考虑,高校需要进一步开发契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活动,聚焦专业,关注特定学生群体,调动更多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制定激励学生参与的机制。高校可以赋予课外活动一定的实践学时,当学生完成一项课外活动时,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和证明。也可以让学生作为项目组负责人,全程负责一项课外活动的运行和实施,给予学生决策权和实施权。当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成果时,他们将发自内心地接受,这不同于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接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感到有所作为,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自主性。

(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和人格培养,企业则希望找到具有合适技能的毕业生,两者存在一定的利益分歧。为解决人才培养供需矛盾,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企业积极与高校共同探讨人才培养问题,以达成校企合作的良好局面。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是人员深度合作。在帝国理工学院,雇主在课外活动中的角色是支持者与合作者。来自企业的导师,参与项目可行性论证,从企业管理的视角,对项目申报和运行进行评估,给予项目申报小组不同于大学内部导师的建议。我国高校同样可以尝试聘请企业导师,构建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课外活动机制,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和视野。

二是校企项目共建。高校为学生课外活动中的优质项目进行推广,企业可以对有意向的学生项目投入资金,与高校共同分担学生课外活动的成本;企业也可以实际参与到项目运行中去,对优质项目进行重点打造,鼓励学生将研发项目或创业意向,转化为企业的实际项目。

三是校企共谋人才培养思路。以课外活动为契机,高校和企业进一步增进合作领域。企业为高校提供动态的学生就业能力预测和评估指标,将明确的人才标准传递给高校管理和教学部门,高校可以就此调整课程设置和课外活动策略,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则可依据自身类型和办学定位,主动谋求与不同类型企业的合作,积极向企业推介适合的学生及其创业项目。(2020年第8期 陈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领导与管理研究。)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0533-2786727
邮箱:lgwindow@163.com
xinwen@sdut.edu.cn
欢迎大家通过本网投稿系统,
提供新闻线索和稿件。
网站管理:4166am金沙信心之选
版权所有©4166am金沙信心之选  高等教育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村西路266号
联系电话:0533-2786727
邮编:255049